l 政策背景
1.《中国制造2025》(2015年5月19日)
2.《关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2016年5月13日)
3.《国务院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》(2016年7月)
4.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(2016年11月3日)
5.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》(2017年5月22日)
6.《国务院关于深化“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”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》(2017年11月19日)
2 申请条件
1.企业为制造业企业,生产自动化、管理信息化有一定基础,企业在战略发展规划和实际投入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。
2.企业年度销售收入一般应在5000万元以上。
3.企业人数规模一般在200人以上。
3 申报意义
1.推动产业升级
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化工具推动企业流程变革、产能升级的过程。
2.提升企业实力
帮助企业识别外部形势,树立长期战略,形成在互联网形势下持续发展的新型能力,推动企业的创新创造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3.规范企业管理
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研发、生产、品质、采购、销售、财务、人事等各环节的管理,使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。
4.项目申报基础
可成为经济与信息化主管部门其他各类项目申报的基础。
5.企业资质宣传
获得政府资质荣誉,相关信息未来将在社会各领域成为企业资质与信用的基础数据。
6.提升采信价值
政府、银行、投融资机构、央企和龙头企业、以及其他社会各类主体等将评定结果作为采信依据。
4 贯标流程

5 集睿服务
1.申报测评
根据企业生产制造发展现状和信息化推进的实际情况,判断是否符合申请两化融合贯标的条件,以及存在的问题。
2.培训辅导
针对企业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存在的问题,进行培训辅导,指导企业管理者代表和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。
3.编制材料
在企业提供相关素材的基础上,对照两化融合贯标要求,帮助企业准备全套制度文件、流程文件及申报材料。
4.流程跟进
按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要求,伴随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,适时进行直接参与和指导。
5.报前预审
在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申报材料后,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,以保证编制的申报材料符合主管部门评定要求。
6.申报跟进
协助企业人员完成申报手续,跟进评审情况,直至落实项目申报结果,落实各级主管部门的扶持奖励。